近年来,随着通讯技术的普及,一种名为“电话轰炸”的灰色服务悄然兴起。这类服务通过高频拨号或短信轰炸目标号码,干扰其正常使用,甚至用于恶意骚扰。尽管法律明令禁止,但仍有部分地下渠道提供此类服务,通常以“解压工具”“防骚扰测试”等名义伪装,隐蔽性极强。
电话轰炸服务的交易多发生在暗网、社交平台加密群组或小众论坛中。卖家通常以“包月套餐”“按次计费”等方式收费,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。技术手段包括利用虚拟号码池、自动化拨号软件或劫持不安全的通讯接口。部分服务甚至支持“定制化”攻击,比如设定轰炸时段或频率。
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购买或使用电话轰炸服务均属违法行为。一旦被查实,使用者可能面临罚款、拘留甚至刑事责任。此外,受害者可通过运营商投诉或报警追溯骚扰源,技术手段也能锁定攻击者IP或支付信息,风险极高。
若遭遇电话轰炸,建议立即开启手机防骚扰功能,保存通话记录并向运营商举报。对于长期骚扰,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证据。普通用户应避免在不明平台泄露手机号,同时警惕“报复性轰炸”等诱导性广告,切勿因好奇尝试此类服务。
打击电话轰炸需技术升级与法律监管并行。运营商可通过AI识别异常呼叫模式并拦截,而执法部门需加强跨境协作,封堵暗网交易渠道。公众也应提高安全意识,共同抵制这一黑色产业链。
下一篇:没有了!